吃钙片到底能不能防治骨质疏松?这回终于说清楚了……
来源:温州建国康复医院【官方网站】 日期:2021-03-09

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(IOF)数据显示:全世界每3秒就会发生一次骨质疏松骨折,1/3的女性和1/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,20%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。

而《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》指出,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,另有2.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,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正确防范?


骨质疏松症的三大类型
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、骨微结构破坏、导致骨脆性增加、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,根据诱发因素,主要分为三大类:

①原发性骨质疏松:尤其高发于女性绝经后、男性50岁后,常分为两类。

   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:女性绝经后,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是男性的4倍。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,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,会使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,骨量不断丢失,易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
   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:数据统计,35岁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就从1%上升到11%,与骨量流失息息相关。人体在30岁左右骨量达到高峰,此后以每年0.8%的速度丢失。

且随着年纪的增长,机体生理功能退化,代谢变慢,人体自身的骨形成量会降低。而性激素减少、肾功能生理性减退,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,进而更易发生骨质疏松。

②继发性骨质疏松: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与某些疾病和药物有关。如甲亢、糖尿病、垂体病变等内分泌疾病,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肾病、肿瘤病变等。

而长期服用一些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,也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

 

③特发性骨质疏松:可发生于年轻人,包括青少年成人骨质疏松女性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等。

 

警惕“4大信号”,自测风险

很多生理及病理因素都会影响骨量的增长和流失,而我们却很少关注骨骼的健康,甚至不少人得了骨质疏松症还浑然不知。有以下症状的人就要警惕自己的骨骼健康了。
 

痛: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时,骨骼中纵横交错的骨小梁断裂的次数和部位就会增加,形成多处“微小骨折”,导致骨痛。

骨折:骨质疏松严重时,轻微的外力,比如咳嗽、打喷嚏、搬动轻质物体等,也可能造成骨折。

脊柱变形: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的,可能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。若身高变矮,超过3厘米时,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症了。

呼吸系统障碍:严重的骨质疏松可造成胸、腰椎压缩骨折,常导致脊柱后凸、胸廓畸形、胸腔容量明显下降,有时还会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变化。
 

三大常见“补钙误区”

首先得明确,钙与骨骼健康息息相关。但不少人每天吃钙片也不见病情好转,甚至还有些人自觉补充钙片,也发生了骨质疏松。原因何在?可能与以下误区有关。
 

误区一:老年人才需要补钙?

骨质疏松虽有年轻化趋势,但中老年人更为高发,导致有部分人误以为只有年纪大了才需要补钙。其实不然。

首先,每个人的成长发育,包括孕期胎儿都离不开钙质。一般而言,青少年的钙摄入量不低于1000mg/天,但其钙吸收能力较好,建议多从膳食中获取,若是影响发育了,可用钙剂补充。

其次,人的骨量就像存养老金,是为未来蓄积潜力。到了30岁左右,人体的骨量会到达峰值,之后只减不增。当峰值骨量存的越多,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相对更迟,程度也越轻。

更何况,当你年老时发生了骨质疏松再补钙,机体的吸收能力也大不如前,效果就非常有限。因此,补钙,没有年龄界限,但要趁早,从年轻时开始储存骨本。
 

误区二:吃钙片就能防骨质疏松?

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,但骨质疏松并不是因为单纯的缺钙,多是由于钙调节机制失衡所致。因此只补钙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促进骨生成,预防骨流失。

胶原蛋白——防流失

骨骼中有机物的80%是胶原蛋白。其是组成骨骼的框架,预防骨质疏松的必需元素。

胶原蛋白不仅能提高骨骼韧性,还能将钙质、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牢牢固定在骨骼腔内,提高吸收利用率,从而增进骨骼的生长与再生能力,有效预防骨质疏松。

平时可适当吃些鱼皮、猪皮、鸡爪等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,但这类食物的脂肪含量也较高,不宜多吃。

此外,优质睡眠也能辅助促进人体胶原蛋白的增生。

维生素D——促吸收

维生素D能锁住骨骼中的钙,防止钙质流失,促进机体将源源不断的钙吸收到骨骼中。

平时可适当多吃些香菇、酵母等植物性食物以及深海鱼类;另外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一种方法,建议每周晒2次太阳,每次20分钟左右。

镁——助运转

镁,也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成分,影响着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代谢,以及钙离子细胞内外移动的“通道”,能强化骨骼留存更多的钙。

日常可适当多食用菠菜、芥菜、糙米、小麦、香蕉等补充镁元素。
 

误区三:钙片吃得多,钙就补得多?

即便都是“钙片”,也是有差别的,不能以简单的“服用量”来衡量。

无机钙:主要包括碳酸钙、氯化钙等,一般是固态钙。它们的特点是钙含量相对较高,吸收率较好,价格便宜。

有机钙:如乳酸钙、葡萄糖酸钙等,一般是液态钙。特点是溶解性和口感较好,但含钙量相对较低。

而且补充钙剂还得考虑人体自身的吸收量,并不是说吃进去多少就能补充多少。所以在补充钙剂的同时,可以讲究营养素之间的搭配,促进钙质更好的吸收利用。